鹤山区:打造“北斗七星”文旅康养新样本
近日,河南省发布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实践案例,我市“北斗七星”康养旅游度假区凭借“康养+非遗+旅游”的融合创新模式成功入选。该度假区通过非遗活化与康养旅居的深度融合,打造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目的地,探索出一条文旅发展的“鹤山路径”。
位于鹤山区姬家山乡的“北斗七星”度假区依托太行山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将西顶、张家沟、黄庙沟等七个传统村落串联成珠,形成“七星联动”的文旅发展格局。在这里,游客不仅能欣赏秀美的自然风光,还能沉浸式体验非遗的魅力。
来到伴山静居民宿,蓝染布置、养生餐饮、制香等非遗元素的融入,让这里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文化会客厅”。游客可以在这里参与非遗制作,在工坊体验传统技艺,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中得以传承。这些非遗项目不再是静态展示,而是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在山水之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游客 王懿萌:“就是今天我和家人一起来这玩,然后看见这有一个非遗制香,体验了一下,感觉很好玩。”
非遗古法制香传承人 侯春生:“在那个景区,它可以让游客体验到我们传统制香的内涵,使这种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播。”
这种可参与、可带走的非遗体验,为旅游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正是这种独特的魅力,让游客愿意慢下来、住下来,这也直接带动了民宿的发展。
鹤山区伴山静居经理 刘芳:“随着北斗七星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我们民宿的客流量明显增加,特别是节假日,我们民宿还引进了一些非遗,像插花、蓝染,特别是古法制香项目,客人来到这里,不仅身心得到了愉悦,还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乐趣。”
在非遗与文旅康养融合方面,鹤山区以非遗为媒、产业为基,通过项目申报、宣传推广及专人跟踪服务提供全方位支持。“北斗七星”度假区将红油香椿酱古法腌制、鹤壁窑陶瓷烧制、古法制香等非遗项目系统植入民宿与工坊,构建“非遗+产业+就业”的良性循环。云端西顶、伴山静居等民宿持续收购香椿、冬凌草等本地农产品作为非遗体验原料,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东齐村古辿人家、施家沟酒坊、醋坊也借助非遗落地,实现就业带动与产业延伸,走实了“以文促旅、以旅富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鹤山区文旅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秦云:“太行山北斗七星康养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并通过收购香椿、冬凌草等原材料及延伸农产品销售,助力村民增收。未来,我们将围绕“康养鹤山”品牌,以民宿为载体、非遗康养研学为切入点,持续丰富体验、开发产品、加强宣传,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
从生态观光到文化体验,从非遗传承到康养度假,“北斗七星”康养旅游度假区正以创新理念探索着山区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新路径。这片镶嵌在太行山间的“北斗七星”,不仅照亮了传统村落的复兴之路,也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鹤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