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区新华街街道:党建引领奏响基层治理“六部曲”,红色领航铸就幸福和谐“六颗心”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鹤山区新华街街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聚焦工作质量、聚力业务创新,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奏响基层治理“六部曲”,铸就幸福和谐“六颗心”,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促进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动访民情,奏响关怀曲,彰显公仆心
主动作为、心系百姓的行动,彰显出赤诚为民的公仆之心。一是民情下访常态化。街道党工委书记带头,班子成员全员下派企业社区,定期开展入户入企走访、座谈,了解企业群众所需所盼。二是民声诉求多元化。设立街道和社区“民情接待室”“线上意见箱”,每日都有专门工作人员接待群众来访,登记诉求,及时跟踪处理;打造“新华长廊”,组织开展人大、政协、政法系统和人民法院不同主题的活动,为街道与群众交流谈心提供场所。三是民意调查专题化。结合街道居住人员身份复杂、商铺较为分散不好管理、居民居住地点不集中等特点,街道定期开展“社情民意大排查大走访”专题活动。街道先后开展了对商铺、企业、学校和退休职工的专题走访活动,收集社情民意30余条,涉及人居环境、道路整修、管网改造提升、交通安全等多个方面,为日常排查工作查漏补缺,让“主动发现问题”成为不发生矛盾的排头兵。
网格定包保,奏响责任曲,强化担当心
精准定位、责任清晰的划分,强化了基层干部的担当之心。一是网格划分精细化。按照“区域化协同、网格化管理、组合式服务”的工作模式,充分考虑辖区地域范围、人口数量分布、群体人员特征等情况,将街道划分为3个片区,6个网格,将各类组织、实有人口、出租房屋、特殊人群等信息数据全面覆盖网格内,形成“一员多格、一员多责、一员多能”的管理格局。二是网格责任明确化。新华街街道按照“网格+矛盾调处+综治信息平台”运行模式,建立“三级网格”制度,成立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为一级网格长,社区书记为二级网格长,社区网格员为三级网格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明确网格员职责,实施“一网格一责任清单”,着力打造“党建领方向、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的基层治理新方式。三是网格管理信息化。利用手机终端“智慧鹤壁”APP边巡查、边录入,保证第一时间精准了解矛盾纠纷、治安问题、群众诉求。着力打造“网格微信群”微治理模式,发挥线上微平台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截至目前为群众提供民政救助、社保医保、退役军人、计生卫健等13类惠民政策服务,为群众解决困难问题150余次,真正做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四是网格服务特色化。组建“红蜻蜓”志愿服务队、“康乃馨”矛盾调解队,深入参与矛盾纠纷调解、风险隐患排查、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宣讲等,将信访末梢搭建在网格的末端。问题解决严格落实“当天和限时”制度。发现问题当天研判梳理问题,当天认领问题划分责任,小问题3天解决到位;大问题5天有进展、10天给回复;长期积压旧案副书记分包负责。
民主广参与,奏响共治曲,培育包容心
多元参与、共享共治的模式,培育成兼容并蓄的包容之心。一是民主参与多元化。新华街街南社区红蜓蜻志愿服务队、街北社区社商联建工作队、路东社区社企联建共促队,让党员代表、企业代表、退休老干部代表、退役军人代表等充分发挥余热、将一团糟的事情捋顺捋清,让群众堵心变放心。二是拓宽渠道多样化。“听民意 解民忧 保安全 促和谐”恳谈会,提升居民参与度和基层治理成效,“好点子”层出不穷;“街道议政+”模式,积极吸纳太行全利、希迈重工等企业家及辖区党员、居民代表成为议政员,定期组织召开“街道+社区+商户+企业+群众”的“五方”民主议政会议,进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基层治理不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民参与的“大合唱”,通过有效运用人大代表联络站,搭建“社区议事平台”“议事长廊”“居民代表大会”等渠道,让居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包容共享人文化。街道坚持多元参与和共享共治,街北社区公厕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民生水管网改造进一步提升,街南社区雨水管道疏通了、广场灯光亮了,路东社区企业服务提升了、工农关系融洽了。持续打造街道、社区两级活动阵地,搭建群众民主参与“好舞台”;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方式,依托普法宣传日、防震减灾日等各类集体宣传活动,组织人大代表积极开展活动宣传。活动开展以来共集中办理解决新华街便民市场提升、维修路灯、古街改造、环境提升等民生问题10余个,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0余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6次,累计参与群众1500余人。
多方强联动,奏响合作曲,凝聚团结心
协同联动、精准施策的举措,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团结之心。一是党建联建品牌化。新华街街道依托“红韵街南”、“多彩街北”、“活力路东”党建品牌,创造性开展“社村”“社校”“社企”“社商”联建等系列党建联建活动,有效拓展党的组织阵地建设,共同促进推动基层治理水平提升。街南社区以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为主体的红色团队“康乃馨”品牌矛盾调解队,利用队员人熟、地熟、情熟的优势,快、准、稳化解群众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新格局。街北社区采用“社商联建432”工作法,让街道在服务中“破圈”,用商圈治理领航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档升级。路东社区在日常工作和活动中,邀请辖区企业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与社区干部和辖区群众打成一片,从根源上解决工农关系问题。二是平安守护机制化。不断完善“2235+N”工作机制,坚持以“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和“七个不发生”为目标,以街道、社区两级综治中心为载体,以综治联席会、说事评理会、风险研判会为抓手,用好建好抓好网格员、调解员、巡逻队、民兵连、志愿者5支群防群治力量,整合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应急办等多个部门联动配合,共同推动平安新华建设取得更高水平。三是部门协作高效化。全力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聚焦城乡建设、生态环保、自然资源、社会保障、金融等重点领域及涉法涉诉等突出问题,对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确保问题不上行、风险不外溢。推出“联合执法行动”,开展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整治工作。近日,街道组织开展了一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市场监管、公安、卫生等部门和街道联合行动,对辖区内的食品经营场所进行全面排查,确保了居民的食品安全。
问题巧解决,奏响智慧曲,激发活力心
因势利导、灵活多样的策略,激发起社区和谐的活力之心。一是形势研判精准化。新华街街道辖区老年人口较多,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对养老服务需求强烈。街道积极协调民政部门争取资金,高标准打造了新华街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引进运营商开展专业化服务,同时开设了老年食堂,满足了社区老人基本生活需要,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晚年生活的幸福感。二是居民参与常态化。在古镇广场打造民主“议事长廊”,组织人大代表深入走访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定期接待选民群众,收集社情民意,让群众说事有渠道、议事接地气、办事更高效,用“小场景”撬动民生大幸福。坚持以问题为引,身边人从亲情入手,社区干部从友情入手,将当事人、社区干部、街道干部、行业部门和专业人士聚集在一起,想办法、想路子,在一次次的沟通和解决过程中,化解群众情绪,共同将问题解决到位。如街北社区居民反映由于菜市场家属院的管道年久失修,影响到小区整体供水。街道和社区第一时间积极对接自来水公司,与居民协商拟定了水管改造方案,彻底解决了小区用水问题。三是文化建设特色化。深挖辖区红色文化“富矿”,打造“一街一巷一游园”,实施鹤源古街、红色记忆小巷、鹤源文化主题游园三大改造提升工程,与第一届市委、市政府旧址、汤西战役旧址合理衔接,打造“红色新华 印象鹤壁”游览线路。充分利用辖区的长廊,增设邻里和谐、家庭美德、法治宣传等不同元素,打造成矛盾纠纷调处地、大事小情协商地和释理说法新阵地。鹤源古街上的淇河书屋集文化、休闲为一体,成为辖区群众汲取精神养分的最佳之地。
务实见质效,奏响发展曲,秉持拼搏心
务实践行、向新而行的理念,秉持着砥砺奋进的拼搏之心。一是发展举措创新化。落实“357”工作沟通法,把当事人变为自己人,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事后3天内邀请当事人及群众代表共同核查,5天内分管领导现场核查后续效果,7日内电话或入户走访,询问当事人和群众代表意见。二是民生保障实效化。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依托现有阵地资源,打造“一社区一品牌”,通过丰富党群活动、延展社商联建、提升社企联建,带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让志愿服务、矛盾调解等落地见效。加强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食堂,切实解决辖区居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等问题。三是企业服务优质化。设立“一对一”企业联络员,实行“一事一议一结”服务和全程代办协办服务,践行“一线工作法”。积极对接企业,了解企业和商户的生产经营、用工情况。企业提出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企业联络员限期解决。大力扶持辖区太行全利、希迈重工等重点企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竞争力。